什么是元素形態分析標準溶液,我們依次從元素形態,元素形態分析來詳細的解讀
1.元素形態
元素的形態是指某一元素以不同的同位素組成、不同的電子組態或價態以及不同的分子結構等存在的特定形式。元素形態又分為物理形態和化學形態,其中物理形態是指元素在樣品中的物理狀態如溶解態、膠體和顆粒狀等;化學形態是指元素以某種離子或分子的形式存在,其中包括元素的價態、結合態、聚合態及其結構等。一般意義上所說的元素形態泛指化學形態,元素形態不同于元素價態,同一元素的相同價態可能有多種形態,如價態為五的砷元素,其元素形態可分為無機態和多種有機態的砷形態。不同元素的主要常見形態如表1所示:
表1不同元素的主要常見形態
元素名稱 | 元素形態 |
As |
三價無機砷(As(III)),五價無機砷(As(V)),一甲基砷(MMA(V)), 二甲基砷(DMA(V)),砷甜菜堿(AsB), 砷膽堿(AsC),砷糖(AsS)等 |
Hg | 無機汞(Hg(II)), 一甲基汞(MeHg(I)),二甲基汞((Me)2Hg) |
Cr | 三價鉻(Cr(III)), 六價鉻(Cr(VI)) |
Se | 四價硒(Se(IV)),六價硒(Se(VI)),硒代胱氨酸(SeCys),硒代蛋氨酸(SeMet),硒多糖,硒多肽,硒蛋白等 |
Pb | 二價鉛(Pb(II)), 三甲基鉛(TriML), 四乙基鉛(TetrEL)等 |
Sn | 二丁基錫(DBT), 三丁基錫(TBT)等 |
元素的不同存在形態決定了其在環境和生命過程中表現出不同的行為;不同的元素形態由于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學性質和生物活性,在環境和生命科學領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根據傳統分析方法所提供的元素總量的信息已經不能對某一元素的毒性、生物效應以及對環境的影響做出科學的評價,為此,分析工作者必須提供元素的不同存在形態的相關信息。元素形態具有多樣性、易變性、遷移性等不同于常規分析對象的特點,因此其分析方法也成為一個嶄新的研究領域,即“元素形態分析”。
2.元素形態分析
元素形態分析是分析科學領域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方向,IUPAC將其定義為定量測定樣品中一個或多個化學形態的過程。Lobinski將其定義為確定某一元素在樣品中不同化學形態分布的過程;Caroli指出,形態分析為識別和定量檢測對人體健康和環境有危害的不同形態的無機分析物;Hieftje則將獲得相關目標分析物原子的氧化態、鍵合特征、電荷態及原子締合體的過程定義為形態分析;Welz則認為所謂元素形態分析是指測定特定條件下不同化合物的氧化態或可溶態的過程。曾有人根據Tessier連續萃取法將土壤中元素形態分為可交換態、碳酸鹽結合態、鐵-錳氧化物結合態、有機物結合態和殘渣態等五種,但這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形態分析,這一萃取過程并不能提供涉及分子結構和電荷狀態的元素形態的詳細信息。
在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Van Loon和Suzuki分別在權威期刊Anal. Chem.和Anal. Biochem.上發表了元素形態分析領域的開創性的工作,將廣大的分析工作者的研究重點轉移至元素形態分析技術的開發上來。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元素形態分析已經成為分析科學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隨著這一技術的不斷發展,已經為環境科學、生命科學、臨床醫學、營養學、毒理學、農業科學等領域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有用信息。
綜上所述元素形態分析標準溶液,包括 無機價態標準溶液, 有機結構價態標準溶液,和同位素標準溶液
3.LGC元素形態分析標準溶液
更多形態分析標準溶液請聯系我們